- A+
所属分类:社会新闻
10月24日是霜降节气,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主治医师、中医博士曲舒涵提醒,霜降时节,市民要注意调整作息,衣物增减有度,既要防寒保暖,又要注意不要过度发汗,耗损身体阳气。
霜降作为秋日的最后一个节气,预示着凛冬将至。曲舒涵提醒,市民在作息上应顺应天时规律而改变,“如《黄帝内经》中提示我们的,要从‘秋三月’的‘早卧早起’渐渐向‘冬三月’的‘早卧晚起’过渡,睡前可适当以温水足浴,提高睡眠质量。”
霜降节气时值深秋,此时天气渐凉,燥象明显:口干、皮肤脱屑、便秘等症状出现。“市民饮食宜清宜润,可选择梨、柚子、白果、银耳等甘润之品,饮水亦可适当添加蜂蜜,补充必要水分的同时,又清和温润,还可美容养颜,一举多得。”曲舒涵也提醒,晚秋万物凋敝,又逢肺金当令,五志在“悲”,易引人忧思;如果调节不当,可能会出现或加重抑郁消沉等心理状态。“市民宜经常参加对自身放松减压有益的娱乐活动,如唱歌以声寄情、旅行登高望远抒怀等,日常还可揉按太冲穴以疏肝理气,调畅情绪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霜降时节我国多地有吃柿子的习俗。曲舒涵说,柿子味甘性凉,可清热润肺生津;由于富含较多维生素、矿物质及纤维素,柿子还具有调整机体代谢、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功效。但因其性凉,脾胃虚寒者应少食,避免出现胃痛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。
此外,秋季气温变化,身体耗热量增多,很多人会出现食欲改善、食量增加的表现,加上各地多有秋冬进补的习惯,可能对胃肠道造成一定负担。曲舒涵建议,市民平日可以适当揉按穴位中脘、梁门、足三里以固护脾胃之气,促进消化,调节胃肠功能。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牛伟坤 通讯员 郝芳